董仲舒,广川人也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0-06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曰: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在,故不齐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铸。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粤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皆传于后世。              
(《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B.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C.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D.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
B. 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由此可推知,下文的“甄”为制作陶器。
C. 五伯:即春秋五位霸主。下文“三王”指泄庸、种、蠡三位贤大夫。
D. 二千石:汉代以品级定俸禄。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以此代指郡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仲舒为人勤奋,精研学问。为治学曾三年不看园圃,研究《春秋》精于公孙弘,去官归家后,仍然专心研学著书。
B. 董仲舒讲求礼仪,深受尊重。他非礼勿行,被学士们尊为老师。他辅佐的两位国王,虽然放纵骄傲,却都能尊重他。
C. 董仲舒精通儒术,学以致用。他引用孔子观点向武帝论述以上化下的重要性,以孔门为例向易王阐述什么是“仁”。
D. 董仲舒弘扬儒术,居功至伟。武帝即位后他首倡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阐发儒家经学的著作在后世流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
(2)“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


10. C  
11. C  
12. D  
13. (1)“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尧、舜实行德政,人民就仁德长寿;桀纣肆行暴虐,人民就粗鄙短寿。
(2)“我听说攻伐别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的意思是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句中的“五尺之童”指的是尚未成年的儿童,之间不能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该句中的“仲尼之门”指的是在孔子的门徒里,在句中作状语。且“羞称”作谓语,“五伯”作宾语,所以应在“五伯”之后停顿。可以在其后停顿,排除B、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三王’指泄庸、种、蠡三位贤大夫”错,“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武帝即位后他首倡儒学”错,原文,“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根据原文可知,首倡儒学的不是董仲舒,而是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纷,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德风”,德行像风;“德草”,德行像草;“偃”,倒;“鄙夭”,粗鄙短寿。第二句关键点:“何为”,为什么;“言至于我”,问我;“徒”,只;“问”,被询问;“况……乎”,何况……呢。

参考译文:
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他的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他说:我听说,命就是天的命令,性就是生来的本质。有的人夭折,有的人长寿,有的人仁德,有的人粗鄙,好比造瓦铸金,不可能都是纯粹美好的,由于社会治、乱的影响,所以人的寿命、品行是不一致的。孔子说:“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尧、舜实行德政,人民就仁德长寿;桀纣肆行暴虐,人民就粗鄙短寿。在上的人君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面的人民服从在上的人君,好像泥土放在模型裹,听凭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属放在容器裹,听凭冶匠的铸造。对策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辅助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乎素很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减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春秋时的齐桓公有疑难的事让管仲解答,我有疑问请您解说。”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解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僖公问鲁国大夫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色,说:‘我听说攻伐别的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没有一位仁人。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推崇欺诈武力不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实行不正当的诈术罢了,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块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讲得好。”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当时汉朝正用兵周边少数民族,公孙弘研究《公羊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嫉恨董仲舒。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凶残蛮横,多次谋杀朝廷派去的二千石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相。”胶西王刘端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待他很尊重。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管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纷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的著作,都是阐明儒家经学意旨的,加上奏疏教令,总共一百二十三篇,都流传到了后世。


相关阅读
1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2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3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

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4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

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5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6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

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