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皇帝讳懿,字仲达,姓司马氏阅读答案与翻译-《三国志·宣帝传》

发布时间: 2021-01-05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姓司马氏。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杋不可失也。今若矅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崩于京师,年七十三。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节选自《三国志·宣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B.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C.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D.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御史成为监察官员,约自秦始。
C.辅政,指辅佐治理政事。若君主年少,可能由大臣或摄政王来辅弼政治。
D.使持节,是代表皇帝直接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又称作持节、假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懿才华早露,年少即与众不同。尚书崔琰认为他聪明而公正,性格刚毅而外表英俊,才能超过了他的哥哥司马朗。
B.司马懿审时度势,能够发现机会。刘备在蜀人未归附之时又去远征江陵,司马懿认为这正是击破刘备的好时机,不容错过。
C.司马懿智谋出众,军事才能突出。司马懿认为孙权与刘备只是表面亲善,晓谕孙权,使他在后面牵制关羽,樊城之围可解。
D.司马懿有辅政之才,可匡济天下。宣帝曾给太子下诏说,如果有人离间他任命的辅政大臣,要慎重处理,不要轻易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2)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
5、在曹仁被围困,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的情况下。司马懿为什么认为迁都没有必要?迁都可能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简要说明。



1、B  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年春正月,宣帝自淮南回京师,天子使持节慰劳军队。尚书邓扬、李胜等想让曹爽建立功名,劝他伐蜀。宣帝劝阻曹爽,曹爽不听,终于无功而还。
从句子结构成分的角度分析,“帝至自淮南”中,“帝”为句子的主语,“至”的含义是”回到”,是句子的谓语,“自淮南”为状语,修饰的是“至”,宾语是“京师”,在句子中被省略,所以此句为完整的句子结构,应单独成句,据此排除C、D;“止之“主语为“帝”,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
2、D “又称作持节、假节”表述错误。使持节权力最大,持节、假节次之,三者存在区别。
3、D “宣帝曾给太子下诏说“错误,由原文“及天子疾笃.……”可知,临终遗命,下诏书者为“天子”,而“宣帝“为辅政之人。
4、(1)魏武帝说:“人很不懂得满足,已经得到陇右,又想要得到蜀地。”他的意见最终不被听从。
(2)曹仁于是焚烧并放弃襄、樊二城,而孙权果然没侵犯疆土,魏文帝很后悔。
5、①没有必要:七军被淹对国家大计没有损伤。②不良影响:迁都会让敌人认为自己国家力量弱小;迁都会让淮河汉水一带的百姓人心不安。

翻译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姓司马,南阳郡太守杨俊是司马懿的同乡,以善识人著称,见了不到二十岁的司马懿,便觉得他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当时的尚书崔琰与司马懿之兄司马朗交情很好,崔琰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明而公正,刚毅而英俊,超出常人,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宣帝随军讨伐张鲁,对魏武帝说:“刘备用诡诈之计俘虏了刘璋,蜀人尚未归附,他就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现在如果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啊。”魏武帝说:“人很不懂得满足,已经得到陇右,又想要得到蜀地。”他的意见最终不被听从。接着又随武帝讨伐孙权,孙权破败。等到蜀将关羽在樊城围困曹仁,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傅方最终授降关羽,曹仁被围很紧急。当时汉献帝建都许昌,魏武帝以为接近贼区,打算迁都河北。宣帝进谏说:“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没,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而淮河汉水一带的百姓的心就会非常不安定了。孙权与刘备表面亲善,而内心疏远,关羽得胜,是孙权所不愿意的可晓谕孙权,使他在后面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可自然而解了。”魏武帝接受了这个意见。孙权果然派遣大将吕蒙西袭公安,攻下了,关羽也被吕蒙所俘获。魏文帝袭职即王位,封宣帝为河津亭侯,转为丞相长史。此时孙权率军西行,朝中议论以为樊城襄阳无军粮,不能抵御吴寇。当时曹仁镇守襄阳,群臣请求召回曹仁退守宛地。宣帝提议说:“孙权刚打败关羽,此时正是他想和我们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给我们造成祸患。襄阳是水陆交通的关键之地,抵御敌人的要害之地,不能放弃。”这个意见没有被接受。曹仁于是焚烧并放弃襄、樊二城,而孙权果然没侵犯疆土,魏文帝很后悔。魏受汉禅让,文帝即皇帝位,以宣帝为尚书。不久转为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天子病重时,宣帝与曹真、陈群等在崇华殿之南堂拜见天子,接受天子的临终遗命去辅助少主。给太子下诏说:“有人离间此三公的,要慎重处理,不要怀疑他们。”明帝即位,改封为舞阳侯。五年春正月,宣帝自淮南回京师,天子使持节慰劳军队。尚书邓扬、李胜等想让曹爽建立功名,劝他伐蜀。宣帝劝阻曹爽,曹爽不听,终于无功而还。在京师逝世,终年七十三岁。晋国初建时,追尊为宣王。


相关阅读
1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阅读答案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薄,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 【查看全文】

2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书•李含传》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 【查看全文】

3 雪不台传原文_雪不台传翻译赏析

雪不台,蒙古部族人,姓兀良罕氏。太祖七年,蒙古军攻桓州,雪不台率兵先攻入城。十一年与灭里吉部众战于蟾河,大破其军,占有其地。随太祖征回鹘,回鹘国王逃亡,雪不台率众 【查看全文】

4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 【查看全文】

5 曹彦约传原文_曹彦约传翻译赏析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考中淳熙八年(1181)进士。曹彦约曾跟随朱熹讲学,历任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县令,他为乐平县知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曹彦约为澧州知州,还没 【查看全文】

6 谢方明传翻译赏析_谢方明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是尚书仆射谢景仁的叔祖的孙子。谢方明的祖父谢铁,官至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官至中书侍郎。谢冲家在会稽,因病辞官在家,被任为黄门侍郎,谢冲未应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