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昌龄阅读答案-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19.     (1). 久留(逗留)    (2). 依依不舍  
20.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相关阅读
1 送崔侍御赴京翻译赏析_送崔侍御赴京原文_作者李颀

《送崔侍御赴京》作者为唐朝诗人李颀。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槐荫长路,骏马垂青丝。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临赤墀。 肃肃仪仗里,风生鹰隼姿。 一从登甲科 【查看全文】

2 崔五宅送刘跂入京翻译赏析_崔五宅送刘跂入京原文_作者李颀

行人惜寸景,系马暂留欢。 昨日辞小沛,何时到长安。 乡中饮酒礼,客里行路难。 清洛云鸿度,故关风日寒。 维将道可乐,不念身无官。 生事东山远,田园芳岁阑。 东归余谢病,西 【查看全文】

3 送王昌龄阅读答案-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查看全文】

4 别梁锽(节选)阅读答案-李颀,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别梁锽(节选) 李 颀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①,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②。 抗辞请刃诛部曲③,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 【查看全文】

5 别梁锽·梁生倜傥心不羁翻译赏析_别梁锽·梁生倜傥心不羁原文_作者李颀

《别梁锽梁生倜傥心不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查看全文】

6 送陈章甫阅读答案-李颀,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送陈章甫(节选)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1. 青山朝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