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1.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寻”字展开思路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诗人沿路寻来,由莓苔上的屐痕猜想居者未曾出门;(2分)然后,由远及近,描绘道人隐居的环境,交代来访不遇;(2分)诗人雨后看松色、寻水源,领略清新宜人的山中美景,处处体现“寻”字。(1分)
2.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对亦忘言”?请结合你对“禅意”的理解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诗人希望通过访晤常山道人来体会清寂、闲逸的“禅意”,(2分)他看到了白云缭绕水边、芳草门前摇曳的道人居所,也欣赏到雨后松色青翠、山水清秀之景,(2分)虽寻访不遇,但已然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意”,自然也就“忘言”了。(2分)

简析
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全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相关阅读
1 古诗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查看全文】
2 古诗重送道标上人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衡阳千里去人稀,遥逐孤云入翠微。 春草青青新覆地,深山无路若为归。 【查看全文】
3 古诗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与子颇畴昔,常时仰英髦。弟兄尽公器,诗赋凌风骚。 顷者游上国,独能光选曹。香名冠二陆,精鉴逢山涛。 且副倚门望,莫辞趋府劳。桃花照彩服,草色连青袍。 征马临素浐,离人 【查看全文】
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①芙蓉山:地名。②苍山:青山。③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 【查看全文】
5 送梁侍御巡永州翻译赏析_送梁侍御巡永州原文_作者刘长卿《送梁侍御巡永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萧江雨暮,客散野亭空。 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 到时猿未断,回处水应穷。 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 【鉴 【查看全文】
6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翻译赏析_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原文_作者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前言】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