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圣女祠阅读答案-李商隐,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发布时间: 2021-02-03
重过圣女祠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②来无定所,杜兰香③去未移时。
玉郎④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注】①本诗为诗人做权贵幕从,再次经过陈仓(陕西宝鸡)圣女祠时所作。②萼绿华:仙女名,后降于羊权家,授权仙药并引其升仙。③杜兰香:仙女名,本是湘江边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携其升天。④玉郎:掌管仙籍的神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圣女祠前即目所见,门前青苔滋生,暗示久无人迹,暗示圣女“沦谪”之意。
B.颔联虚写梦中场景,诗人想象梦中绵绵春雨,悄然飘洒,盈盈轻风,吹拂檐角的神旗。
C.颈联借助萼绿华、杜兰香两位仙女终归仙界的典故反衬圣女不得归去的身世遭遇。
D.这首诗歌意境扑朔迷离,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风格类似于《锦瑟》。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5.B  【解析】难度较高。“一春梦雨” 的理解是关键。①从诗句本身来讲:春雨、风是眼前实景,“一春梦雨”“尽日灵风”融入了想象的成分,眼前的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让人仿佛感到“一春”常飘,“尽日”轻扬,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加悠远。从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云:“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这梦一般的细雨,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②从诗的结构来讲,首联“起”,直接与标题照应,诗人重过圣女祠,看到的景物;颔联“承”,更深层一次感受眼前景物,“常飘瓦”“不满旗”,是圣女祠的实景描写;③“梦雨”,并非梦里雨,而是细雨朦胧,让人有如进入朦胧的梦境。《赤壁赋》中苏轼与朋友们夜里泛舟朦胧有江面上,也有这种意境和联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觉得自己御风而行,不是漂在江面,而是飘在空中,恍惚中羽化成仙了。这就是眼前景物,给诗人带来的一种主观感受。
16. ①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悲苦之情。借圣女祠碧藓滋生、无人问津的景象,表达诗人无人理解的孤独和悲苦。②遭遇贬谪、沉沦下僚的郁愤之情。借沦谪未归、无所依托的圣女形象表达诗人遭遇贬谪、沉沦下僚的郁愤之情。③渴望被引荐任用的积极入世之情。尾联诗人借“玉郎通仙籍”表达渴望有贵人能帮助自己重登朝籍,实现理想抱负。(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难度不高。①陈述重点:“如果…那么…”,前面“如果”假设关系的重点是由京剧,引出“那么”后面的陈述主体川剧,排除A;②句子对应:与上句“如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冬,兴元军节度使令狐楚病卒,李商隐随丧回长安,途经这里,曾作《圣女祠》诗。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末至大中十年(856年)初,李商隐又随自梓州返回长安,再次往返这里。于是写此诗寄托感慨,因题作“重过圣女祠”。


相关阅读
1 微雨·初随林霭动翻译赏析_微雨·初随林霭动原文_作者李商隐

《微雨初随林霭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前言】 《微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 【查看全文】

2 《江上·万里风来地》阅读答案-李商隐

江上 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注]: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 【查看全文】

3 《潭州·潭州官舍暮楼空》阅读答案-李商隐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 【查看全文】

4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李商隐,概括诸葛亮功业未就的原因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②。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③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 【查看全文】

5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翻译赏析_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_作者李商隐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 【查看全文】

6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翻译赏析_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原文_作者李商隐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