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鄂州》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02-09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受堪江上鼓鼙声。
【注】估客,指商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云开雾散,遥见汉阳城,诗人心生喜悦;但远而难及, “犹是”两字,诗人情感骤落。
B.商贾白日酣眠,风浪平静;船夫夜晚细语,江潮悄涨。笔墨中透出诗人情绪转为平和。
C.秋鬓恰逢秋色,诗中将憔悴形象、惆怅情绪与凄凉暗淡秋景融为一体,曲尽愁苦滋味。
D.“万里”能引起漂泊思乡之情,这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中“万里”的作用相似。
15.诗的尾联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 6 分)


14.B  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15.田园功业,因战乱丧失殆尽;战鼓未灭,江上依然战鼓声声,( 2 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忧国之情。( 2分)作用:把思想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升华了全诗的情感,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2 分)



翻译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简析
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相关阅读
1 《村舍·乱峰重叠水横斜》阅读答案-赵执信

村舍 赵执信① 乱峰重叠水横斜,村舍依稀在若耶②。 垂老渐能分菽麦,全家合得住烟霞。 催风笋作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③。 雨玩山姿晴对月,莫辞闲澹送生涯。 注①赵执信:二 【查看全文】

2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阅读答案-张孝祥,君泛仙槎银海去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①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 【查看全文】

3 夏夜宿表兄话旧阅读答案-窦叔向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①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① 【查看全文】

4 闻捣衣阅读答案-赵孟頫,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闻捣衣 元 赵孟頫①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①赵孟頫 【查看全文】

5 题歌风台阅读答案与解析-张方平,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题歌风台① 张方平 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②英彭③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注释】:①歌风台:《汉书高帝纪》载,高帝十二年,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 【查看全文】

6 猛虎行阅读答案-张籍,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