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鹰》《登高》阅读答案-杜甫

发布时间: 2023-03-18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风霜起”一词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
C.诗中的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6.此诗风格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C(《画鹰》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写这首诗时,正值开元盛世,唐王朝到处是繁荣景象,诗人青春年少,富有理想,有积极进取之心。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鹰一样去战斗,表达的是他的凌云壮志,没有“愤懑”之情。)
16.①情感豪迈而不伤感。作者借“鹰击凡鸟”表达自己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情感表达豪迈高昂,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2分)②意象昂扬而不萧瑟。“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与《登高》中选用的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一系列萧瑟凄冷的意象不同。(2分)③用词生动而不沉郁。一“竦”一“思”精妙地描绘了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心理,将画中鹰写得富有活力;“击”字更是写出了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语言生动,富有生机。与《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低沉是不一样的。(2分)所以本诗风格激昂豪迈,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截然不同。(作答只写了本诗的风格,未将其与“沉郁顿挫”风格进行比较的,最多只能得3分)



相关阅读
1 简吴郎司法阅读答案-杜甫,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简吴郎司法①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籍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②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注)①此诗 【查看全文】

2 伤春五首•其一阅读答案-杜甫,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伤春五首其一① 杜甫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②。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 【查看全文】

3 后出塞五首其二翻译赏析_后出塞五首其二原文_作者杜甫

《后出塞五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 【查看全文】

4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⑤莺恰恰⑥啼。 【注释】 ①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②黄四娘: 【查看全文】

5 客至阅读答案-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查看全文】

6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阅读答案-杜甫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