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7-10-16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4.BD 解析 B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没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
15.参考答案 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解析 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能抓住其中三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相关阅读
1 题金城临河驿楼阅读答案-岑参,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题金城临河驿楼① 岑参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②。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①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 【查看全文】

2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寄左省杜拾遗 》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 【查看全文】

3 题苜蓿峰寄家人翻译赏析_题苜蓿峰寄家人原文_作者岑参

《题苜蓿峰寄家人》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前言】 《题苜蓿峰寄家人》是唐代诗人岑参创 【查看全文】

4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翻译赏析_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原文_作者岑参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 【查看全文】

5 高冠谷口招郑鄠翻译赏析_高冠谷口招郑鄠原文_作者岑参

《高冠谷口招郑鄠》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前言】 【查看全文】

6 宿铁关西馆阅读答案-岑参,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②。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 【查看全文】